我院腫瘤外科團隊發表臨床試驗重要研究成果

      自2025年1月以來,Cell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兩篇)和美國腫瘤研究協會(AACR)會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連續發表我院口腔颌面-頭頸腫瘤外科團隊的臨床研究相關成果,8858ccl8利官网為第一作者和最後通訊作者署名單位。

      口腔鱗狀細胞癌(以下簡稱口腔鱗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臨床上近50%的患者在就診時已處于局部晚期。即便接受根治性手術輔以術後放(化)療的标準治療方案,局部晚期口腔鱗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僅為50%左右,預後較差。此外,局部晚期口腔鱗癌患者對PD-L1/PD-1單抗免疫治療的總體應答率較低,不足15%,亟需探索新型治療模式,提高患者遠期生存率。基于上述現狀,我院口腔颌面-頭頸腫瘤外科團隊創新設計并開展了口腔鱗癌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的随機雙臂二期臨床試驗(注冊編号:NCT04649476),該試驗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治療模式:術前聯合使用免疫治療(PD-1單抗)和多西他賽-順鉑-5-氟尿嘧啶(TPF)化療,再結合根治性手術和術後輔助放(化)療。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單純新輔助免疫治療,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方案可在術前使局部晚期口腔鱗癌患者腫瘤顯著縮小,臨床緩解率達47.0%,病理緩解率更高達76.4%,其中近30%患者達到了腫瘤完全消退的治療效果,且這一治療方案的安全性良好,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經過3年以上的臨床随訪,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組患者的術後無事件生存率和總體生存率分别為91.2%和94.1%,均顯著高于當前的标準治療方案。以上重要研究結果提示:術前接受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有望顯著提高局部晚期口腔鱗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遠期生存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Cell Reports Medicine(Liu HM, et al., 2025)。


圖1.開展局部晚期口腔鱗癌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随機雙臂臨床試驗


      研究團隊在開展上述臨床試驗的同時,還緻力于建立高質量生物樣本庫,包括實體樣本庫(濕庫)、臨床信息(幹庫)和原代細胞(活庫)等三大主體,共計納入5萬餘份配對生物樣本。基于高質量的臨床生物樣本,團隊利用單細胞測序聯合空間轉錄組學技術檢測了口腔鱗癌患者新輔助治療前後的腫瘤組織樣本,詳細描繪了免疫治療前後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及間質細胞圖譜,在單細胞層面揭示了腫瘤微環境的動态變化,為深入解析口腔鱗癌的治療應答機制提供了新視角。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Cell Reports Medicine(Liu YT, et al., 2025)。


圖2.描繪新輔助治療前後口腔鱗癌腫瘤微環境動态演變圖譜


      在上述工作基礎上,研究團隊還系統評估了新輔助治療過程中口腔鱗癌患者淋巴結轉移竈的病理消退情況,結果發現淋巴結轉移病竈對免疫治療的響應程度較原發竈顯著更差。進一步探索研究後發現,口腔鱗癌轉移淋巴結中富集的PERK+巨噬細胞可通過分泌SPP1維持免疫抑制微環境,導緻淋巴結轉移竈耐受新輔助免疫治療。這一機制揭示了新輔助免疫療法難以有效清除淋巴結中腫瘤細胞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潛在的幹預靶點。進一步利用口腔癌動物模型證實,應用PERK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劑能夠有效提高淋巴結轉移竈對免疫治療的應答率,為後續開展高質量臨床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Zhang W, et al., 2025,封面論文)。


圖3.揭示口腔鱗癌轉移淋巴結耐受新輔助免疫治療的分子機制


      基于上述二期臨床試驗的重要研究結果,我院口腔颌面-頭頸腫瘤外科團隊正牽頭開展國際首個針對局部晚期口腔鱗癌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的三期多中心随機對照臨床試驗(注冊編号:NCT05798793),拟納入400餘例患者,以進一步擴大樣本驗證免疫聯合化療用于可手術局部晚期口腔鱗癌患者術前新輔助治療的有效性。該三期研究涵蓋以8858ccl8利官网為主中心的多個國内高水平醫療中心,旨在通過更大規模、更嚴格的臨床驗證,進一步鞏固這一治療策略在臨床實踐中的優勢。通過此研究有望顯著提升對局部晚期口腔鱗癌的治療效果,切實提高患者遠期生存率,為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标貢獻力量。

作者:.口腔颌面—頭頸腫瘤外科 傅秋雲

供圖:口腔颌面—頭頸腫瘤外科

編輯:李賢